顶部通栏广告

对标杭州,青岛旅游有4件事必须聚焦!

国内外经验表明,重大国际盛会的综合效应非常强,特别对举办城市旅游业的带动作用突出。杭州在2016年9月举办G20峰会后,旅游业保持加速增长态势,2017年旅游总人数、总收入为2015年的1.6倍和1.4倍,入境游客、旅游外汇增速比2015年提高6个和5.4个百分点。青岛应抢抓峰会机遇,充分发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持续效应,借鉴杭州经验,采取“全域化、国际化、市场化、智慧化、精细化”发展策略,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将青岛建设成为“让本地人自豪、让外地人向往”的国际滨海度假旅游城市。


一、杭州G20后峰会旅游跨越发展的经验启示

启示一:借助峰会效应、推动旅游品牌国际化向全球化转型是后峰会时代杭州旅游爆发式成长的前提。

发展国际化、品牌影响全球化是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和品牌的关键举措。G20峰会后,杭州以旅游发展的国际化向品牌影响的全球化转化为目标,始终坚持其发展方向,以旅游品牌的全球影响力为导向持续出台了四轮旅游国际化行动计划,已成为中国城市旅游国际化、品牌影响全球化的“急先锋”。2017年杭州入境游客达到402.23万人,实现旅游外汇35.43亿美元,仅次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分别为青岛的2.8倍和3.5倍。

启示二:全域谋划、推动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是后峰会时代杭州旅游爆发式成长的基础。

目前旅游业已进入全面产业化、全民旅游和全域旅游阶段。杭州是较早倡导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城市,也是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市之一。G20峰会后,杭州按照产业融合、城旅融合、主客共享、区域竞合、景区社区化、社区景区化的发展理念,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统筹谋划建设,优化顶层设计,大力实施“旅游西进”“旅游全域化”战略,从西湖一枝独秀发展成为“三江五湖一江一河一溪三址”的城市大旅游框架,成为我国全域旅游的样板、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型的典范。2017年杭州旅游总收入达到3041.34亿元,旅游总人数达到1.63亿人次,均为青岛的1.9倍;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650.86万人次,为青岛的1.9倍,超过全市接待游客总量的三分之一,近5年来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增长了6.8倍。

启示三:以“亩产效益”评价带动旅游质量变革、以市场化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是后峰会时代杭州旅游爆发式成长的助推器。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把高质量的要求贯穿到各个方面。杭州市在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将“亩产效益”评价范围引入到旅游业规模上企业和产业集聚区,以新的思维推进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两篇大文章。杭州西溪湿地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自古是休闲文化的典型代表,后来损坏严重。2003年杭州启动西溪湿地综合整治保护工程,建成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2012年凭电影《非诚勿扰》拍摄外景地名气骤增,由传统的生态公园变为邂逅爱情的旅游胜地,年吸引游客数百万。在做好存量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的同时,杭州还挖掘历史文化新建设宋城、南宋御街等一批旅游大项目,目前宋城已成为国际著名的主题公园,年接待游客1000万,其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蜚声中外。

启示四:精准扶持、精细管理、智慧服务是后峰会时代杭州旅游爆发式成长的重要支撑。

当前,我国已进入散客自助游、旅游智慧化消费时代。杭州通过开展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先行先试,探索形成了“智慧旅游”“3(智慧化管理、服务、营销平台)+4(智慧化酒店、景区、旅行社、乡村载体)”模式,实现了精准扶持、智慧服务,成为一座充满“智慧旅游”味道的城市。以杭州西溪湿地景区为例,游客通过手机上网进入西溪湿地官网,就能通过3D立体全景地图,轻松完成虚拟景区的游玩体验,还可在游览途中定制自己的私人游玩路线。2017年上线“景区客流”信息平台,对热点景区实行客流量实时监控,供外地游客及杭州市民出游查询。

二、对标杭州,加快后峰会时代青岛旅游跨越发展

一是借助峰会机遇,加快打造国际一流水准的创新型优势旅游产业产品服务集群,支持旅游业定向爆发式增长。

目前,从衡量旅游目的地国际化水平的入境游客数量看,青岛入境旅游过于依赖日、韩市场,受地缘政治和国际航线数量较少等因素影响,接待国际高端游客和旅游外汇收入远远落后于深圳、广州、杭州等主要旅游城市。

建议:充分把握发展机遇,加快制定《后峰会时代青岛旅游发展国际化、品牌全球化行动计划》,从四个方面推进旅游国际化进程。(1)着力打造具有青岛特质的国际化旅游产品和地标式旅游景观,提升开发浮山湾上合峰会主题游、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等一批世界级旅游产品;争取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永久落户青岛,争取上合组织秘书处支持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建设上合组织峰会博物馆。(2)全力提升国际旅游营销品质,重点面向欧美和上合组织成员国,加强青岛旅游国际口号和国际形象宣传,扩大过境免签政策效应。(3)持续推进旅游目的地功能国际化,继续推进城市远程航线开发,加快改善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重点区域的通达性,提升市内国际旅游交通舒适度。(4)推进旅游目的地环境国际化建设,按照国际标准遵循与青岛特色发掘相结合的原则,推动语言、街区、法治、道路、设施等方面标识系统的国际化建设。

二是借助峰会效应,全域谋划,推动青岛在北方率先实现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持续引爆后峰会时代青岛旅游。

目前,青岛还处于景点旅游阶段,全域旅游刚刚起步。同时,我市旅游业与先进城市差距较大,2017年旅游总人数、总收入、入境游客3项指标在GDP过万亿级城市中居第12、12、11位。

建议:(1)加快实施《青岛市全域旅游规划纲要(2018—2021年)》,强化“旅游+”思路,推进全地域、全产业、全资源、全方位的大融合,打造处处有风景、时时见风景的大景区,促进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2)探索构建“13315”全域旅游新格局。其中,一带:滨海旅游带;三湾三山:胶州湾群、灵山湾群、鳌山湾群及崂山、大小珠山、大泽山;十五组团:胶州湾东岸、胶州湾北岸、西海岸东部、西海岸西部、李沧北部、即墨滨海、即墨温泉、即墨田横、崂山健康城、世博园、城阳夏庄—惜福山地、胶州三里河—洋河、沽河生态中心、平度大泽山、青岛(莱西)2019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场址。

三是市场化、系统化、深度化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以重大项目策划打造为支撑,以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打造后峰会时代青岛旅游爆发式成长的助推器。

目前,青岛旅游服务体系不适应高质量消费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滨海旅游资源丰富,缺少上市旅游企业。目前全国A股上市旅游企业30多家(包括5家景区和7家地方旅游平台企业),山东1家没有。项目建设缺乏效应评价,规上旅游企业少、效益低;民间投资比重低,市场运作的民企少。

建议:(1)以新理念新思维开展存量旅游资源普查,深入挖掘盘活,在存量变革上做文章。重点关注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后的姜山湿地保护开发问题、世界园艺博览会后场地旅游开发问题、即墨雄崖所故城盘活开发问题、齐长城保护开发问题、青岛蓝谷海洋科技游问题等。(2)重视旅游大项目的策划打造,在增量崛起上做文章。系统整理齐文化、琅琊文化、道教文化、海上丝路文化、胶东民俗文化、海防卫所文化、工业文化,讲好青岛故事,丰富形成以滨海度假旅游、海洋休闲旅游、品质乡村旅游等为重点的多层次旅游产品体系。对旅游业大项目现场排查和调度发现的突出问题,逐一落实证照手续、征地拆迁、技术方案、配套设施等服务。

四是通过精准扶持、精细管理、智慧服务,构筑后峰会时代青岛旅游爆发式成长的重要支撑。

目前,青岛旅游信息化存在短板不足,“智慧旅游”水平不高;旅游业管理碎片化问题突出,精细化水平不高。同时要看到,当前我市旅游业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交通便利程度、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方面差距更大。

建议:(1)争取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实施“智慧旅游”提升行动。推动旅游产品网格化定制、旅游商品全渠道营销、旅游服务在线预售预定、旅游管理在线实时调度。力争今年内建成青岛市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一部手机游青岛”平台等“智慧旅游”设施,发展旅游目的地营销预定网络和信息咨询系统。(2)借鉴杭州“亩产论英雄”综合评价做法,加强项目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提供保姆式服务,强化责权利监管追究,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例如,探索以项目承载的市场主体数量、贡献的主营业务收入和财税为尺度,确定项目后续建设的土地供应和扶持政策。可以选择世园场馆、崂山景区、邮轮母港进行市场化运作、责权利统一的改革试点,争取每年都有几项跨区市、部门和行业的改革任务取得突破。对利用政府资源投资的旅游项目,加强运营绩效评估,构建目标管理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

(本文系2018年青岛社科规划课题《后峰会时代青岛加快推进国际城市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李光全,青岛市情研究中心;贺学勇,市发展和改革委发展规划处)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32-8111000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18105321188@QQ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1:30,节假日不休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